搶“設計裝潢鮮”新華社發
  進入12月,光明、三元等眾多品牌的乳製品紛紛提價,市場上漸漸難覓1元多袋裝奶的身影,奶價逐步進入“2元時代”。記者採訪瞭解到,多數消費汽車借款者對牛奶漲價表示不理解,而奶企則表示漲價是奶荒引發的。對此,記者近日赴全國主要奶區進行調查。
  焦點一:借款漲價是否壟斷
  對此輪“漲價潮”的質疑主要集中在兩點,一是漲價是否合理帛琉,二是一起漲價是否壟斷。
  對於漲價的原因,企業給出的答案幾乎一致,即原料奶價格上漲導致生產成室內裝潢本快速增加。記者在內蒙古自治區、黑龍江省、河北省等多個奶業大區瞭解到,2012年原料奶的價格普遍在3元多,但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持續攀升,在連漲14個月之後,多地區的原奶價格已經接連突破4元和5元大關,漲幅驚人。
  針對壟斷的質疑,內蒙古自治區社會科學研究院經濟所所長於光軍說,企業如果以“價格聯盟”形式商議漲價,即涉嫌壟斷。但目前來看,沒有明顯的證據表明企業有“價格聯盟”行為,“壟斷說”尚不能成立。
  “過去是過度競爭了,導致我們的奶業到處都是病。”於光軍說,在過度競爭時代,企業即便虧損也不漲價,而是通過“價格戰”爭搶市場,導致奶價長期過低,企業低水平競爭,行業不能健康發展,也是乳業曾經出現摻假造假現象的主要原因。“所以在原料漲幅這麼明顯的情況下,乳企一起漲價比有的漲,有的不漲要更合理。”
   焦點二:奶荒有多荒
  奶源緊張,即“奶荒”,被認為是此輪價格上漲的根本原因。那麼“奶荒”到底有多嚴重呢?
  ——“奶牛村”牛少了。據統計,2008年全國有奶農260多萬戶,2012年只有不到200萬戶,2013年奶農的數量估計還要下降10%至20%。散戶退出後的原奶供給缺口本應該通過規模化養殖來彌補,但規模牧場的建設遇到資金、土地等瓶頸。
  ——從“搶奶”到“搶牛”。“奶荒”的直接表現,是一些沒有穩定奶源基地的小型乳品企業引發的“搶奶潮”。一方面,企業通過高價、優惠、聯合奶販子、親自游說等方式到別的企業奶源基地里“搶奶”,另一方面,企業要不斷匹配其他企業的報價,來保住自己的奶源基地。
  隨著奶荒加劇,企業從“明爭”變為“暗鬥”,或是由“搶奶”轉向“挖牛”。河北省保定市望都縣永康奶牛專業合作社曾有奶牛500來頭,但近期被挖走了100多頭。
  ——企業“吃不飽”。據企業反映,原料奶供給跟乳企加工能力相差約50%,多數企業都“吃不飽”。伊利、蒙牛兩大巨頭都表示目前原料奶缺口大,已經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。
  焦點三:漲價富了誰
  記者採訪發現,儘管新一輪奶價上漲幅度之大前所未有,但企業和奶農從中受益很小,利潤的大頭都被中間商拿走。
  奶農認為,如果和價格同樣上漲的養殖成本相比,奶價上漲帶來的利潤基本可以相互抵消。河北省行唐縣的奶農說,奶牛小區給他們的奶價由年初的每公斤3.1元漲到了3.5元,幾乎等於飼養成本的漲幅,奶農的收入沒有明顯增加。而據記者瞭解,事實上企業給當地小區的奶價已經達到了每公斤4.8元。
  河北省奶業協會秘書長袁運生說,過去奶站的收費方式是只提取每公斤0.3元至0.4元的管理費,而現在實行賺取牛奶購銷差價的做法。以小區、奶站賺取牛奶購銷差價1元每公斤計算,扣除0.2元的管理成本,純利潤為0.8元,一噸牛奶獲利800元,一頭單產5噸的奶牛能得到4000元,而一個日產15噸奶的小區一年能賺430萬元。
  業內人士指出,目前整個乳行業尚未形成健康、穩定、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。奶價低時奶農放棄養殖、殺牛轉產,如果漲價上漲的受益者不是奶農或企業等生產主體,就起不到刺激養殖、緩解奶荒的作用,那麼最終消費者多付出的那部分錢只是富了一批中間商而已。
  (據新華社呼和浩特12月6日電)  (原標題:奶荒有多荒 漲價富了誰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z09bzylj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